氰化亚铜结构式
|
常用名 | 氰化亚铜 | 英文名 | Copper cyanide |
---|---|---|---|---|
CAS号 | 544-92-3 | 分子量 | 89.56340 | |
密度 | 2.92 g/mL at 25 °C(lit.) | 沸点 | N/A | |
分子式 | CCuN | 熔点 | 474 °C(lit.) | |
MSDS | 中文版 美版 | 闪点 | 140°C(lit.) | |
符号 |
GHS06, GHS09 |
信号词 | Danger |
氰化亚铜用途【用途一】 主要用于电镀铜及其合金,医药上作抗结核药和其他药物的原料,还可用于制造杀虫剂、防污涂料等 【用途二】
用作催化剂 【用途三】 用于电镀铜及其合金。医药上作抗结核药和其他药物的原料。还可用来制造杀虫剂和其他化学药剂。用于净化熔融金属和制造防污涂料等。 【用途四】 本品在氰化物镀铜的电镀液中作络合剂,镀液的分散性和覆盖性较好,镀层结晶细致,而且镀渡呈碱性,有一定的去污性。对于钢铁制品和锌制品等基体金属上直接电镀铜层可获得结合力良好的镀层。其缺点是该镀液有剧毒,用此液镀铜必须进行三废处理,以保护环境,减少公害。 【用途五】 电镀铜或铁,杀虫灭菌剂,聚合催化剂。 更多
|
中文名 | 氰化亚铜 |
---|---|
英文名 | Copper(I) cyanide |
中文别名 | 氰化亞銅 | 氰化铜(I) | 一氰化铜 | 氰化亞銅 046-04 [6] |
英文别名 | 更多 |
密度 | 2.92 g/mL at 25 °C(lit.) |
---|---|
熔点 | 474 °C(lit.) |
分子式 | CCuN |
分子量 | 89.56340 |
闪点 | 140°C(lit.) |
精确质量 | 88.93270 |
PSA | 23.79000 |
LogP | 0.01428 |
外观性状 | 黄色至绿色粉末 |
储存条件 |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
稳定性 | 1.不溶于水和冷的稀酸,易溶于氨水、铵盐溶液和浓盐酸,在沸腾的稀盐酸中分解成氯化亚铜和氰化氢。溶于氰化钠、氰化铵、氰化钾时生成氰铜络合物。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温度高于130℃时自燃。与氯酸盐或亚硝酸钠混合能引起爆炸。剧毒! 2.稳定性 稳定 3.禁配物 强氧化剂、酸类 4.避免接触的条件 潮湿空气、受热 5.聚合危害不聚合 |
水溶解性 | 每100毫升水中的溶解克数: 1.602×10-9/20℃ |
分子结构 | 1、摩尔折射率:无可用的 2、摩尔体积(cm3/mol):无可用的 3、等张比容(90.2K):无可用的 4、表面张力(dyne/cm):无可用的 5、介电常数:无可用的 6、极化率(10-24cm3):无可用的 7、单一同位素质量:88.932675 Da 8、标称质量:89 Da 9、平均质量:89.5634 Da |
计算化学 |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23.8 7、重原子数量:3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0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2 |
更多 | 1.性状:白色单斜结晶粉末或淡绿色粉末 2.熔点(℃):475 3.沸点(℃):分解 4.相对密度(水=1):2.9(氮气中) 5.辛醇/水分配系数:-1.49 6.溶解性:不溶于水、醇类、稀酸,易溶于浓盐酸,溶于液氨。 |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虚弱、惊厥、昏迷、咳嗽、呼吸困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肺水肿而致死。对皮肤、眼有强烈的刺激性,可致灼伤。口服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虚弱、惊厥、昏迷、咳嗽、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刺激口腔和消化道或造成灼伤。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刺激性:家兔经眼,20mg(24小时),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轻度刺激。 危险特性:不燃。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氰化氢、氧化氮。 3.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试纸法;速测管法;化学试剂测试组法;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氰化物)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比色法(GB7486-87,GB7487-87)(氰化物)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3mg/m3(HCN)[皮]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倒至大量水中。加入过量NaClO或漂白粉,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污染区用NaClO溶液或漂白粉浸光24小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放入废水系统统一处理。对HCN则应将气体送至通风橱或将气体导入碳酸钠溶液中,加等量的NaClO,以6mol/L NaOH中和,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做统一处理。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或5%硫代硫酸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专用防护服。灭火剂:干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
氰化亚铜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1265mg/kg,除致死剂量外无详细说明;慢性中毒会出现头痛、消瘦,最高容许浓度为0.5mg·m-3。 氰化亚铜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 暂无资料 2.生物降解性 暂无资料 3.非生物降解性 暂无资料 4.其他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
符号 |
GHS06, GHS09 |
---|---|
信号词 | Danger |
危害声明 | H300 + H310 + H330-H410 |
补充危害声明 | Contact with acids liberates very toxic gas. |
警示性声明 | P260-P264-P273-P280-P284-P301 + P310 |
危害码 (欧洲) | T+:Verytoxic;N:Dangerous for the environment; |
风险声明 (欧洲) | R26/27/28;R32 |
安全声明 (欧洲) | S7-S28-S29-S45-S60-S61 |
危险品运输编码 | UN 1587 6.1/PG 2 |
WGK德国 | 2 |
RTECS号 | GL7150000 |
包装等级 | II |
危险类别 | 6.1 |
海关编码 | 2837199011 |
~% 氰化亚铜 544-92-3 |
文献:WO2004/14357 A2, ; Page/Page column 35-36 ; |
~% 氰化亚铜 544-92-3 |
文献:Chim. et Ind. Sonderband 18. Congr. Chim. ind. Nancy, , p. 420 Chem. Zentralbl., , vol. 110, # II p. 2902 |
~% 氰化亚铜 544-92-3 |
文献:Varet, R. Comptes Rendus Hebdomadaires des Seances 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 1895 , vol. 121, p. 598 - 599 Full Text Show Details Gmelin Handbook: Cu: MVol.B1, 183, page 404 - 406 |
~% 氰化亚铜 544-92-3 |
文献: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vol. 125, p. 1667 |
~% 氰化亚铜 544-92-3 |
文献:Ann. Chim. Phys., , vol. 8, p. 240 - 288 Comptes Rendus Hebdomadaires des Seances 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 , vol. 110, p. 147 - 149 |
~0% 氰化亚铜 544-92-3 |
文献:Varet, R. Ann. Chim. Phys., 1896 , vol. 8, p. 240 - 288 |
氰化亚铜上游产品 6 | |
---|---|
氰化亚铜下游产品 9 | |
1.氰化亚铜的生产方法有亚硫酸钠法、亚硫酸钠循环法、氯化亚铜法。常彩亚硫酸钠循环法,该法具有操作稳定,控制方便,可节省亚硫酸钠原料等优点。其工艺流程如下。本方法对原料中含铁量要求较高,除确保工业原料纯度外,硫酸铜含铁量<0.05%,碳酸钠含铁量≤0.005,氰化钠含铁量≤0.005,碳酸和硫酸中的含铁量≤0.001%。因此在合成氰化亚铜前应对原料进行含铁量处理。
氰化钠溶液的制备与处理 在溶解槽内用水将氰化钠和碳酸钠溶解配成含氰化钠130 g/L,碳酸钠60 g/L,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吸收氰化纳水解时产生的微量氰化氢。此时Fe3+形成Fe(OH)3沉淀,转入沉降槽沉降16 h,上清液经检验合格后打入高位槽备用。
硫酸铜溶液的制备与处理 将硫酸铜用水溶解后,用10%的碳酸钠溶液将pH值调至5~5.3,然后用次氯酸钠(10%)溶液把Fe2+氧化成Fe3+,用水稀释至硫酸铜280 g/L转移到沉降槽静置48 h,澄清液化验合格备用。
亚硫酸钠溶液的配制及处理 在溶解槽内将亚硫酸钠,碳酸钠用水溶解,配成含亚硫酸钠150 g/L,碳酸钠40 g/L的溶液,再加入少许烧碱,使铁离子沉淀,在沉降槽中沉降16 h,上清液化验合格后抽入高位槽备用。
氰化亚铜的合成 将上述制备的硫酸铜和亚硫酸钠溶液自高位槽中计量放入反应釜中,在不断搅拌下生成亚硫酸铜和亚硫酸亚铜复盐糊状沉淀。再自高位槽计量放出氰化钠溶液,有碳酸钠中和副产物硫酸,充分搅拌反应完成后,用稀硫酸调pH值至1~2。用水浮洗除去FeSO4,Na2SO4等杂质。结晶放入真空干燥器内,真空干燥即得成品。
1kg CuSO4溶于3.2L水中(40~50℃)。280g NaHSO3溶于800mL水中(50~80℃)。280g NaCN溶于800mL水中(50~80℃)。每种溶液均在60℃过滤。将NaHSO3溶液在1~2min内倒入CuSO4溶液,接着立即倒入NaCN溶液。有少量SO2放出。10min后将热溶液过滤。产品用沸水洗涤,再用乙醇洗,在100℃干燥,得到细软粉末。
2.硫酸法:在溶解槽内将氰化钠和碳酸钠用水在30~40℃溶解成含氰化钠130g/L、碳酸钠60g/L的溶液,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吸收氰化钠水解时产生的微量氰化氢气体,并使Fe3+ 、Fe2+、Ca2+ 、Mg2+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沉降16h后分离得合格清液,供反应用。将硫酸铜用水在30~40℃溶解,加入15%~20%碳酸钠溶液,调ph至5~5.3,加入10%次氯酸钠使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配成含硫酸铜280g/L的溶液,沉降48H,分离清液含Fe<20×10-6,供反应用。将亚硫酸钠、碳酸钠用水在30~35℃溶解成含亚硫酸钠150g/L、碳酸钠40g/L的溶液,再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使Fe2+、Ca2+ 、Mg2+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沉降16H,分离清液含Fe<20×10-4后,供反应用。将上述配制好的硫酸铜、亚硫酸钠与碳酸钠溶液,在搅拌下反应生成亚硫酸铜与亚硫酸亚铜的复盐糊状沉淀,再将氰化钠与碳酸钠溶液进行反应生成白色氰化亚铜。反应生成的硫酸被碳酸钠中和,并加稀硫酸调PH至1~2,使沉淀状态的铁变成可溶性Fe2+在漂洗时洗掉,并使CO32- 变成CO2气体放出。反应后的物料用水漂洗除去硫酸钠,再经离心分离,真空干燥,即得氰化亚铜成品。其反应式如下:
海关编码 | 2926909090 |
---|---|
中文概述 | 2926909090 其他腈基化合物. 增值税率:17.0% 退税率:9.0% 监管条件:无 最惠国关税:6.5% 普通关税:30.0% |
申报要素 | 品名, 成分含量, 用途 |
Summary | HS:2926909090 other nitrile-function compounds VAT:17.0% Tax rebate rate:9.0% Supervision conditions:none MFN tariff:6.5% General tariff:30.0% |
Iron(VI) and iron(V) oxidation of copper(I) cyanide.
Environ. Sci. Technol. 39(10) , 3849-54, (2005) Copper(Il) cyanide (Cu(CN)4(3-)) in the gold mine industry presentsthe biggest concern in cyanide management because it is much more stable than free cyanide. Cu(CN)4(3-) is highlytoxic to aquatic lif... |
|
The first precis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a monomeric transition metal cyanide, copper(I) cyanide.
J. Am. Chem. Soc. 124(20) , 5895-901, (2002) Copper(I) cyanide is an important reagent in organic, organometallic, and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because of both the copper center and the versatile cyanide ligand. Solid-phase CuCN and many of its ... |
|
Crystal Structures of a Series of Complexes Produced by Reaction of Copper(I) Cyanide with Diamines.
Inorg. Chem. 38 , 984, (1999) A new synthetic procedure developed recently in our laboratories has made possible the synthesis of variety of new complexes of CuCN with diamines. Synthesis was effected by adding the ligand to a sol... |
EINECS 208-883-6 |
MFCD00010975 |
copper(i) cyani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