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化源商城

1,1-二氯乙烯

一般危化品
更新时间:2024-01-02 15:03:06

1,1-二氯乙烯结构式
1,1-二氯乙烯结构式
常用名 1,1-二氯乙烯 英文名 VINYLIDENE CHLORIDE
CAS号 75-35-4 分子量 96.94330
密度 1.218 沸点 31.2 °C
分子式 C2H2Cl2 熔点 -122 °C
MSDS 中文版 美版 闪点 −9 °F
符号 GHS02 GHS06 GHS08
GHS02, GHS06, GHS08
信号词 Danger

 1,1-二氯乙烯用途


主要用于制合成纤维等

 1,1-二氯乙烯名称

中文名 1,1-二氯乙烯
英文名 1,1-dichloroethene
中文别名 过氯乙烯 | 偏二氯乙烯 | 二氯烯烃 | 氯化亚乙烯
英文别名 更多

 1,1-二氯乙烯物理化学性质

密度 1.218
沸点 31.2 °C
熔点 -122 °C
分子式 C2H2Cl2
分子量 96.94330
闪点 −9 °F
精确质量 95.95340
LogP 1.93520
外观性状 无色液体
蒸汽密度 3.46 (vs air)
蒸汽压 9.68 psi ( 20 °C)
折射率 n20/D 1.426
储存条件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稳定性

1.易挥发,有毒。有自行聚合的倾向,易被空气氧化,氧化后有氯气、氯化氢、光气、甲醛及过氧化物生成,同时,这种过氧化物可促使单体聚合。可与各种乙烯衍生物(如氯乙烯、苯乙烯等)生成共聚物。故需加入阻聚剂,或用氮、二氧化碳、碱的水溶液密封。铜或黄铜有生成易爆炸的乙炔化合物的危险。

2.在光或催化剂作用下极易聚合,可与氯乙烯或丙烯腈等共聚。在空气中容易与氧发生自氧化反应,生成有爆炸危险的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会缓慢地分解,生成甲醛、光气和氯化氢。一般要加入少量对苯二酚、酚类、烷基胺作稳定剂。40~50℃与氯作用生成1,1,2,2-四氯乙烷。在无水氯化铁或三氯化铝存在下,与氯化氢反应生成1,1,1-三氯乙烷。

3.刺激皮肤与眼睛。吸入高浓度的蒸气时,引起中枢神经麻痹、昏迷。长期吸入低浓度蒸气时,对肝、肾有损害,对动物和人有致瘤作用,故使用时要注意通风。小鼠吸入致死浓度为25209.5mg/m3。嗅觉阈浓度1985mg/m3。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40mg/m3(美国)。

4.稳定性 稳定

5.禁配物 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6.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

7.聚合危害 聚合

8.分解产物 氯化氢

分子结构

1、摩尔折射率:20.58

2、摩尔体积(cm3/mol):79.2

3、等张比容(90.2K):173.7

4、表面张力(dyne/cm):23.1

5、极化率(10-24cm3):8.15

计算化学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2.3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0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7.重原子数量:4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27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更多

1.性状:无色液体,带有不愉快气味。

2.熔点(℃):-122.6

3.沸点(℃):31.7

4.相对密度(水=1):1.21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3

6.饱和蒸气压(kPa):66.5(20℃)

7.燃烧热(kJ/mol):-1095.9

8.临界温度(℃):220.8

9.临界压力(MPa):5.21

10.辛醇/水分配系数:2.13

11.闪点(℃):-19(CC);-15(OC)

12.引燃温度(℃):570

13.爆炸上限(%):16

14.爆炸下限(%):5.6

15.溶解性:不溶于水。

16.黏度(mPa·s,20ºC):0.3302

17.燃点(ºC):570

18.蒸发热(KJ/mol,b.p.):26.197

19.熔化热(KJ/mol):6.519

20.生成热(KJ/mol,25ºC,液体):25.1

21.比热容(KJ/(kg·K),25.15ºC,定压):1.155

22.聚合热(KJ/mol):60.7

23.相对密度(25℃,4℃):1.4249

24.溶度参数(J·cm-3)0.5:16.813

25.van der Waals面积(cm2·mol-1):6.110×109

26.van der Waals体积(cm3·mol-1):41.430

27.液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23.9

28.液相标准热熔(J·mol-1·K-1):112.4

29.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2.4

30.气相标准熵(J·mol-1·K-1) :287.98

31.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25.4

32.气相标准热熔(J·mol-1·K-1):66.93

 1,1-二氯乙烯MSDS

国标编号: 32040
CAS: 75-35-4
中文名称: 1,1-二氯乙烯
英文名称: 1,1-dichloroethylene;vinylidene chloride
别 名: 偏二氯乙烯、乙烯叉二氯
分子式: C2H2Cl2;CH2CCl2
分子量: 96.94
熔 点: -122.6℃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21;
蒸汽压: -28℃
溶解性: 不溶于水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带有不愉快气味
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
用 途: 用作辅聚剂、粘合剂和用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急性中毒:短时间接触低浓度,眼及咽喉部烧灼感;浓度增高,有眩晕、恶心、呕吐甚至酩酊状;吸入高浓度还可致死。可致角膜损伤及皮肤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除粘膜刺激症状外,常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对动物和人有致瘤作用。以吸入最为危险。 急性毒性:LD50200mg/kg(大鼠经口);LC5025210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5ppm,肝功能略有影响。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接触0.397g/m3和0.199g/m3,8小时/天,5天/周,数月后出现肝肾损害。接触低于0.099g/m3,出现轻度肝肾病变。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5pph。DNA损伤:大鼠吸入10ppm。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无可靠数据。大鼠吸入55ppm×6小时/日×12月,肝血管肉瘤。 致畸性:大鼠吸入200ppm(妊娠)致畸胎作用。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水质
气相色谱法 《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第19版译文,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水质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色谱/质谱法 美国EPA524.2方法 水质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0mg/m3
中国(GHZB1-1999)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II类水域特定值) 0.007mg/L
日本(1993) 环境标准 地面水:0.002mg/L
废水:0.02mg/L
土壤浸出液:0.02mg/L
  嗅觉阈浓度 500ppm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理。废弃物和其它燃料混合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可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时节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1,1-二氯乙烯毒性和生态

1,1-二氯乙烯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

LD50:200mg/kg(大鼠经口)

LC50:6350ppm(大鼠吸入,4h)

2.刺激性 暂无资料

3.亚急性与慢性毒性

动物接触0.379g/m3和0.199g/m3,每天8h,每周5d,数月后出现肝、肾损害。接触低于0.099g/m3,出现轻度肝、肾病变。

4.致突变

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菌5%。DNA损伤:大鼠吸入10ppm。程序外DNA合成:小鼠经口给予200mg/kg。细胞遗传学分析:仓鼠肺250mg/L。

5.致畸性大鼠孕后6~15d吸入最低中毒剂量(TCLo)80ppm(7h),致肌肉骨骼系统发育畸形。

6.致癌性 IARC致癌性评论:G3,对人及动物致癌性证据不足。

7.其他 TCLo:25ppm(人吸入)

1,1-二氯乙烯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

LC50:169mg/L(96h)(黑头呆鱼,静态);74mg/L(96h)(蓝鳃太阳鱼,静态);220ppm(96h)(红鲈,静态)

2.生物降解性 暂无资料

3.非生物降解性 空气中,当羟基自由基浓度为5.00×105个/cm3时,降解半衰期为1.2d(理论)。

1,1-二氯乙烯毒性英文版

 1,1-二氯乙烯安全信息

符号 GHS02 GHS06 GHS08
GHS02, GHS06, GHS08
信号词 Danger
危害声明 H224-H301-H315-H319-H332-H351
警示性声明 P210-P281-P301 + P310-P305 + P351 + P338
个人防护装备 Eyeshields;Faceshields;full-face respirator (US);Gloves;multi-purpose combination respirator cartridge (US)
危害码 (欧洲) F+:Extremelyflammable;Xn:Harmful;
风险声明 (欧洲) R12;R20;R40
安全声明 (欧洲) S7-S16-S29-S36/37-S46-S45
危险品运输编码 UN 1303 3/PG 1
WGK德国 3
RTECS号 KV9275000
包装等级 I
危险类别 3

 1,1-二氯乙烯合成线路

 1,1-二氯乙烯制备

1.氯乙烯氯化法:氯乙烯氯化后经碱解面得。在氯化反应过程中,有偏二氯乙烷、均四氯乙烷生成;在碱解过程中,有1,2-二氯乙烷生成。其中1,1,2-三氯乙烷经脱除氯化氢生产偏二氯乙烯,这是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根据所用的碱不同,又可分为氢氧化钠法、氢氧化钙法和氢氧化铵法。前者最终产物中沸点低于30℃的副产物较多,且氯乙炔钙含量较高,但无环境污染;后者最终新科技中无氯化钙、氯化钠的副产物,后处理容易。在利用氢氧化物时必须进行强烈搅拌,以减少起沫的可能性,相应地增加设备的利用系数,氯乙炔的生成数量也可减少到位1/10。
①氢氧化钠法:此法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全部反应在一个连续反应器中进行,配料比(NaOH:CH2ClCHCl2)为(1-1.2:1),氢氧化钠的含量为10%-20%,反应温度在50-70℃,产品含量为94%,收率为93.9%,二是用含氯化钠的氢氧化钠,使用1,1,2-三氯乙烷转化成偏二氯乙烯。此法直接采用电解液,而且脱氯化氢后生成的氯化钠可返回电解系统循环使用。因此,最适合于氯碱厂生产偏二氯乙烯。
②氢氧化钙法:此法又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一,原料氢气化钙浓度为200g/L,碳酸钙浓度<20g/L,氢氧化钙过量50%,反应开始时体系温度为80℃,然后升至90-92℃。反应结束后得到的粗偏二氯乙烯,经蒸馏提纯,收率可达80%以上。其二,由于生成偏二氯乙烯反应的控制步骤为界面上的物质转移,所以要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和水提高接触效果。其三,为简化工艺,将反应和蒸馏合并在一个塔内进行。其四,先将氯乙烯和氯气通过反应器进行加成反应,再加10%的氢氧化钙,使1,1,2-三氯乙烷转化成偏二氯乙烯,精制后即得产品偏二氯乙烯。
③氢氧化铵法:旭道公司提出用氢氧化铵代替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投料比为NH4OH:CH2ClCHCl2=2:1(mol),反应温度为120℃,压力约为0.86MPa,转化率为52.1%,氯化铵、氨和未反应的1,1,2-三氯乙烷可循环使用。氯化反应在塔式反应器内进行,塔内充有三氯乙烷,用铁环堆砌塔内作催化剂,氯气和氯乙烯按配比1.05:1(mol)从塔底通入,反应温度控制在35-45℃。由于氯乙烯与氯气反应液可以依靠温度差进行自然循环,也可以用泵进行了强制循环。反应温度约75℃,压力为常压,生成的偏二氯乙烯经釜上的粗分塔,再经精馏塔提纯提精产品偏二偏乙烯。目前国内诸厂均采用釜式碱解反应器,大多为间歇操作。过去曾有人使用2.5%-3.0%的石灰乳作碱液,后因堵塞设备而改用稀氢氯化钠溶液。在间歇操作中,碱解后期将反应温度升至85℃,结果是粗偏二氯乙烯的杂质明显增多,给精制带来困难。

2.氯乙烷氯化碱解法:该法采用1,2-二氯乙烷为原料,在温度118℃,压力4.6MPa下,经液相氯化成1,1,2-三氯乙烷,反应物除1,2-二氯乙烷和氯气外,还加入12%乙烯,以加速二氯乙烷 的氯化反应。三氯乙烷经低沸塔和高沸塔提纯后与稀碱反应,脱除一分子氯化氢制得偏二氯乙烯;粗偏二氯乙烯经低沸塔、高沸塔精制得纯偏二氯乙烯产品。上述工艺氯化产率95.4%,碱解收率99.8%,产品纯度高达99.9%。

3.甲基氯仿热裂解氯化氢法:此法采用氯乙烯为原料,与氯化氢加成生成1,1-二氯乙烷;二氯乙烷在480℃高温下氯化,所得氯化液产物主要有偏二氯乙烯、甲基氯仿(1,1,1-三氯乙烷)及氯乙烯。副产物有三氯乙烯、顺式二氯乙烯、反式二氯乙烯、多氯乙烷及氯化氢。氯化液经精馏将上述产物分离,氯乙烯和氯化氢返回加成工序,三氯乙烯作为商品出售,甲基氯仿经高温裂解成偏二氯乙烯,裂解混合物与氯化液合并精馏分离,偏二氯乙烯中加入阻聚剂作为商品出售,1,1-二氯乙烷与1,2-二氯乙烯经液相低温氯化成1,1-二氯乙烷与四氯乙烷,再送入高温氯化器。

4.乙烷氯化、热裂解脱氯化氢法:此法采用乙烷为原料,在高温426.6℃下氯化成含氯化氢、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氯乙烷、1,1-二氯乙烷和甲基氯仿的混合物,用分馏方法将上述产物分开。氯化氢用于氯乙烯氢氯化反应器;甲基氯仿经高温裂解除一分子氯化氢生成偏二氯乙烯,与氯化液合并进行分离提纯,获高纯产品偏二氯乙烯。

5.高温热脱氯化氢法:先将1,1,2-三氯乙烷预热至250℃,然后通入管式反应器进行分解反应。反应温度为350-500℃。本法的优点是分解产物氯化氢可以利用,但副产物1,2-二氯乙烯较多。

 1,1-二氯乙烯文献30

更多文献
A membrane introduction mass spectrometer utilizing ion-molecule reactions for the on-line specia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molecules.

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 29 , 2187-94, (2015)

The ability of membrane introduction mass spectrometry to quantitatively resolve low molecular weight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such as benzene, toluene, ethylbenzene and xylene (BTEX) using e...

The impact of chlorinated solvent co-contaminants on the biodegradation kinetics of 1,4-dioxane.

Chemosphere 91(1) , 88-92, (2013)

1,4-Dioxane (dioxane), a probable human carcinogen, is used as a solvent stabilizer for 1,1,1-trichloroethane (TCA) and other chlorinated solvents. Consequently, TCA and its abiotic breakdown product ...

Acute, subacute, and subchronic oral toxicity studies of 1,1-dichloroethane in rats: application to risk evaluation.

Toxicol. Sci. 64(1) , 135-45, (2001)

1,1-Dichloroethane (DCE) is a solvent that is often found as a contaminant of drinking water and a pollutant at hazardous waste sites. Information on its short- and long-term toxicity is so limited th...

 1,1-二氯乙烯英文别名

1,1-Dichloroethene
VINYLIDENE CHLORIDE
EINECS 200-864-0
MFCD00011653
1,1-dichloro ethyl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