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
Isoalantolactone 是一种烷化剂,用作细胞凋亡 (apoptosis) 诱导剂。
|
相关类别 |
|
靶点 |
Apoptosis[1]
|
体外研究 |
异戊内酯对K562人白血病细胞系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活性(IC50 =1.2μM)[1]。使用PANC-1,BxPC3和HPAC细胞系评估异戊内酯对胰腺癌的细胞毒性作用。用异戊内酯处理24小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PANC-1细胞生长。在80μM时抑制率高于90%,达到50%生长抑制(IC50)的浓度为40μM。在异戊内酯处理的BxPC3和HPAC细胞中观察到类似的细胞活力丧失趋势,IC50值分别为43和48μM。用3mM N-乙酰半胱氨酸(NAC)(一种特异性的ROS清除剂)预处理可恢复细胞活力,表明异戊内酯通过ROS产生对细胞活力产生细胞毒性作用[2]。
|
体内研究 |
通过测量与对照组相比体重,血液生化和肝脏和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来评估异戊内酯在CD1小鼠中的急性和慢性毒性作用。小鼠对异戊内酯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两个实验期间(7和30天),在100mg/kg的剂量下没有发现死亡率或任何药物毒性迹象。在两个实验期间,对照和治疗小鼠的体重增加和食物消耗是相当的,并且组织病理学和血液生化参数中没有药物相关的变化。使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评估肝和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与肝和肾功能生物标志物相关联。在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肝和肾结构中未观察到明显的形态变化。在第7天剂量时,治疗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略有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这种增加没有显着差异(P <0.05)。在第7天,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浓度显着增加(1.43±0.26对比0.76±0.12,P <0.05)。同样,肾功能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没有显着差异(P <0.05)在剂量第7天,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清中,肌酐(Cr)的浓度略有增加,而治疗组的血尿素氮浓度(BUN)略有下降。当小鼠以100mg/kg的剂量注射异戊内酯30天时,血清AST,ALT,TBIL和BUN水平略有下降[2]。
|
细胞实验 |
通过MTT测定评估细胞活力。简言之,在存在或不存在3mM NAC的情况下,用DMSO或异戊内酯(5,10,20,40,80和100μM)处理PANC-1,BxPC3和HPAC细胞24小时。处理后,加入MTT试剂(500μg/ mL),并将细胞在37℃下进一步温育4小时。随后加入150μLDMSO以溶解farmazan晶体,并在酶标仪中在570nm处测量吸光度。计算细胞存活率的百分比[2]。
|
动物实验 |
小鼠[2]对体重为27-30g的10-12周龄CD1小鼠进行急性和慢性毒性的体内研究。将小鼠在25±2℃的12小时光照/黑暗循环中维持在无特定病原体的动物设施中。将小鼠随机分成四组。 A组(n = 4)腹腔注射50μLDMSO7天; B组(n = 4)腹腔注射50μLDMSO中的异戊内酯(100mg / kg体重)给药7天; C组(n = 4)给予50μLDMSO30天,D组(n = 4)腹腔注射50μLDMSO中的异戊内酯(100mg / kg体重)给药30天。在实验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测量每只小鼠的体重。在实验结束时(急性毒性剂量第7天和慢性毒性剂量第30天),使用戊巴比妥钠(50mg / kg ip)麻醉小鼠,通过心脏穿刺收集血液,使其凝结10分钟并且在室温下以1000×g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并储存在-20℃直至分析。切除肝脏和肾脏,并按照既定程序进行苏木精和伊红染色。
|
参考文献 |
[1]. Lawrence NJ, et al. Cytotoxic Michael-type amine adducts of alpha-methylene lactones alantolactone and isoalantolactone.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1 Feb 12;11(3):429-31. [2]. Khan M, et al. Isoalantolactone induce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ediated apoptosis in pancreatic carcinoma PANC-1 cells. Int J Biol Sci. 2012;8(4):533-47.
|